- · 黑龙江农业科学版面费是[08/04]
- · 《黑龙江农业科学》投稿[08/04]
中华思想的农业起源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,农民由最初的下意识种植,发展到选择性种植、计划式种植,发现并推动了原始种植业的发展;从发现水草丰茂之地到择水草
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,农民由最初的下意识种植,发展到选择性种植、计划式种植,发现并推动了原始种植业的发展;从发现水草丰茂之地到择水草而居,发现并推动了原始灌溉农业的发展;从露宿树上到择洞穴而居再到傍棚而屋,推动了原始聚落的发展。原始农业在一步一步的发展进步中,不断促进社会分工,形成了传统农业的三大门类:种植业、养殖业、手工业,构建起传统的农业产业体系,并成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支柱产业,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农业属性和基本形态。
原始农业思想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,还体现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上。这从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中可以得到清晰体现:从茹毛饮血、刀耕火种,从石质工具磨制到青铜工具的使用,再到冶炼农具的发明,农业生产工具的每一个进步都体现着农业思想发展。从原始种植业到养殖业,再到原始手工业,原始农业的每一次分工和跃升,都是原始农业思想的发展和丰富的结晶。正是有了这种母体思想的发展和催生,才不断派生出各种思想,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质,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。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-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:周其森
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,获取更多学术资讯。
文章来源:《黑龙江农业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hljnykx.cn/zonghexinwen/2021/1206/472.html
上一篇:陕西凤翔槐北村: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乡村振兴
下一篇:农业品牌化,离中国还有多远